# 外籍网络达人探访侨乡江门:在传统与科技的交响中,读懂产业新篇当来自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等9国的外籍网络达人踏上江门这片侨乡沃土,他们原本对"陈皮之乡""华侨故里"的固有印象,正被一场传统与科技交织的产业变革彻底刷新。从青柑园里的智能装备到海工码头的重器轰鸣,从百年商街的活力复苏到实验室的尖端突破,江门以"新质生产力"为笔,书写的产业新篇,在世界目光中徐徐展开。## 一、智慧农业:千年陈皮的"科技新生"新会柑园的青果香气里,藏着江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作为"陈皮之乡"的核心产区,这里不再是人们想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样,而是处处可见科技赋能的鲜活场景,让外籍达人们直呼"大开眼界"。在青柑种植的关键环节,智慧系统已成为标配。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调控每棵果树的"饮食",确保在湿润气候中恰到好处地供给养分;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穿梭林间,既能巡检供电线路保障设备运转,又能监测果实生长状态;被命名为"侨宝"的智能巡维机器狗凭借灵活身手爬坡越障,将园区每一个角落的高清影像实时传回后台,为种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更令人惊叹的是电力作业外骨骼装置——当工作人员穿上它,便能轻松搬起整箱青柑,让原本繁重的采摘搬运工作变得毫不费力。俄罗斯博主柯亦兰在拍摄素材时感慨:"这种技术让农业工作变得太神奇了"。科技的守护延伸至陈皮产业链的每一环。在陈皮村的智慧仓库里,一排排铁箱构成了陈皮的"专属公寓",远程监控系统24小时监测温度、湿度与电压,精准应对台风季、回南天等多变气候,确保果皮在陈化过程中稳步蜕变为"舌尖上的软黄金"。这背后,是江门供电局专为陈皮产业打造的电力保障体系:新建线路降低负载率、自动化改造实现故障快速隔离、无人机巡检使线路巡视效率提升70%,用可靠电力为陈皮的"岁月增值"保驾护航。马来西亚博主郭憓恩在体验制作工艺时,唤起了童年的味觉记忆:"姥姥做的陈皮美食味道难忘,而这里的科技让这份味道能更长久地传承"。## 二、智造崛起:从"江门制造"到"江门创造"如果说陈皮产业是"老树发新芽",那么新兴产业的崛起则彰显了江门"从无到有"的产业魄力。外籍达人们在走访中发现,这座曾以"亚洲最大糖厂"闻名的城市,如今正以硬核科技抢占全球产业高地。在新能源领域,江门已形成强势产业集群。中创新航大湾区基地生产的"One—Stop Battery"系列产品全球独创,成为企业运营效率最高的生产基地之一;隆基绿能华南制造基地投产的光伏产品拥有行业最高转换效率,带动江门硅能源产业保持近30%的增长。这些新能源产品正通过"组合港"模式快速走向世界,在广交会上与摩托车、空调等传统优势产品共同成为外贸订单的"抢手货"。海工装备与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更显实力。在海博会上,江门亮出的"海洋名片"震撼全场:全省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台山1号"、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彰显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蓝图;中交四航局建造的7999DWT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船舶,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域投入运营。而深圳地铁13号线穿梭的"江门造"轨道交通列车,更让达人们直观感受到江门制造在大湾区互联互通中的重要作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智造全过程。海信视像江门工厂作为国内电视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其生产的"观赛神器"亮相2024欧洲杯,将江门的绿色制造理念传递给全球观众;世界首台适应台风海况的无人海浪发电船"华清号"在银洲湖畔下水,让清洁能源开发有了"江门方案"。## 三、科创突围: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当外籍达人们走进江门的实验室与产业园,无不被这座城市的科研野心所打动——这里不仅在制造产品,更在定义未来。深埋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2024年末启动的液体灌注工作,为2025年正式运行取数奠定基础,这座即将诞生的国际中微子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而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已在多地推广应用,并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在生命科学领域,江门同样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的启用,标志着大湾区首个以多种大动物为研究手段的转化医学国际中心诞生,为大健康与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高端科研平台。这些科创平台与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形成联动,既吸引全球技术与人才落户,又推动本土创新成果走向世界,让开放成为江门科创的鲜明底色。## 四、侨韵新生:传统底蕴的现代赋能产业的革新始终扎根于侨乡的文化土壤。外籍达人们在三十三墟街的百年骑楼间,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点——这里既是华侨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产业活力的新载体。曾是江门最繁华商街的三十三墟街,如今在可靠电力支撑下焕发新生。国庆前夕,供电局工作人员用无人机对骑楼旁的线路进行精密巡检,"网格员+电管家"智联服务主动走进商户,确保客流高峰时用电无忧。泰国博主张爱玲站在街头,喝着熟悉的陈皮红豆沙感慨:"这里是我祖父的老家,没想到百年老街现在这么有活力,连供电都这么智能"。这种文化与产业的共生,让陈皮、侨乡文化等传统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让江门的产业新篇更具温度与底蕴。从柑园里的智能装备到实验室的尖端突破,从百年商街的活力复苏到全球市场的开放布局,外籍网络达人用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江门产业的"新",更是这座城市敢为人先的魄力与坚守底蕴的智慧。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贯通,江门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让产业新篇在大湾区的浪潮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