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在最新财报中展现的盈利前景与其“AI时代Salesforce”的战略定位,反映出其在企业级AI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以下从财务表现、战略逻辑、行业对标及风险挑战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财务表现:亏损收窄与盈利拐点临近1. 收入增长与亏损改善 2023财年,第四范式营收达42亿元,同比增长36.4%,五年复合增长率73.9%。2024年营收进一步增至52.61亿元,归母净亏损收窄至2.69亿元,亏损率同比下降70.4%。中金预测,若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45%、费用率优化至45%,公司有望实现调整后净利润转正。这一趋势得益于核心产品先知AI平台的规模化效应——该业务2023年收入25.1亿元(同比+68%),占总营收59.6%,2025年Q1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4.8%。2. 成本结构与现金流压力 尽管亏损收窄,公司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硬件收入占比提升拖累毛利率(2025年Q1毛利率41.2%,同比持平但低于2023年的47.05%);二是应收账款高达30亿元,占营收60%,显示现金流压力仍存。不过,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减少68%-7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45%,显示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二、战略定位:垂直深耕与平台化路径1. 对标Salesforce的底层逻辑 第四范式将自身定位为“用AI改造的企业软件公司”,其三大业务板块与Salesforce的平台化战略形成呼应: 先知AI平台(占营收近60%)对标Salesforce的CRM核心系统,通过低代码/无代码工具降低企业AI开发门槛; 式说AIGS服务(开发效率提升30%)对标Salesforce的Einstein AI,通过生成式AI重构软件开发流程; SHIFT智能解决方案则与Salesforce的行业云(如金融云、制造云)类似,聚焦垂直行业场景。2. 差异化竞争:行业大模型与软硬一体 与Salesforce的通用型平台不同,第四范式通过行业大模型(如金融、制造、医疗)实现深度定制。例如,其为招商银行构建的反欺诈模型可处理25亿条规则,识别准确率提升数倍。同时,公司推出DeepSeek一体机,结合软硬一体方案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单台售价88万元,2025年目标出货量50万台。这种“标准化平台+行业Know-how+硬件生态”的模式,形成了与Salesforce的差异化壁垒。 三、行业对标:本土优势与全球差距1. 市场份额与估值空间 第四范式在中国决策类AI市场以22.6%的份额位居第一,显著领先百度(10.7%)、阿里(8.9%)。但在全球市场,Salesforce以21.7%的CRM市占率稳居第一,其Agentforce和Data Cloud战略已吸引超8000家企业客户,2025财年AI相关收入突破10亿美元。从估值看,第四范式当前PS约3.8倍(2025年预期),显著低于Salesforce(7-8倍)和Palantir(17-24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2. 技术路径与生态协同 Salesforce通过Agentforce构建“数字劳动力”生态,而第四范式则聚焦AI Agent+世界模型,在金融风控、能源运维等场景实现任务自动化(如信贷审批效率提升60%)。两者均强调数据闭环能力——Salesforce的Data Cloud整合企业全域数据,第四范式的先知AIOS 5.0则通过X模态数据构建行业基座大模型。不过,Salesforce的全球生态(如AppExchange应用商店)和资本实力(2299亿美元市值)仍碾压第四范式(283亿港元市值)。 四、风险挑战与投资逻辑1. 核心风险 技术竞争:华为昇腾、百度文心等巨头加速行业AI布局,可能挤压第四范式的市场空间; 现金流压力:应收账款高企(30亿元)和硬件采购成本波动可能影响盈利兑现节奏; 国际化瓶颈:海外收入占比不足5%,在欧美市场面临地缘政治壁垒。2. 投资机会 政策红利:作为“信创”工程核心参与者,第四范式在国有银行、能源等领域的替代需求明确; 估值修复:若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PS估值有望向Palantir(20倍)靠拢,潜在涨幅达5倍; 消费电子增量:新业务Phancy(智能穿戴设备)预计2025年贡献15亿元收入,净利率20%+,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结论第四范式的“AI时代Salesforce”定位并非简单对标,而是通过行业大模型+软硬一体+生态协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短期看,2025年盈利拐点的确定性较高,PS估值修复空间显著;长期需观察其能否突破华为等巨头的竞争壁垒,实现从“中国领先”到“全球对标”的跨越。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2025年Q2财报的毛利率变化、应收账款周转效率及Phancy业务的订单落地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