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通过“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多方面举措: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预算体系
全口径预算管理的逐步拓展
在“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下,首先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框架。对于各项预算的编制范围、收支项目等不断进行细化规范。例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项目不断调整完善,将更多的国有资本收益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当相关的收益核算、上缴比例等机制成熟后就予以明确规定并实施。
预算编制的精准化
推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准化改革。以零基预算理念的推广为例,不再简单以历史数据为依据编制预算,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和政策目标进行重新评估。先在部分地区或项目上进行试点,当零基预算编制在成本效益分析、项目优先级排序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成熟后,逐步向更大范围推广。
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化
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扩展到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开始时选择一些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等。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结果应用机制在这些项目上成熟后,将其推广到更多项目和部门预算。例如,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稳定绩效评价体系的教育专项支出项目,其成功经验被应用到其他教育预算资金管理中,进而逐步构建起涵盖所有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体系。
预算公开透明化
公开范围的扩大
最初从一般公共预算的基本收支情况公开起步,随着改革推进,逐渐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纳入公开范围。在公开内容上,从简单的收支总数到逐步细化到项目支出明细等。例如,当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相关的法规和统计规范成熟后,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开始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公开方式的创新与规范
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预算公开平台。从最初以政府网站简单发布预算信息,到逐步建立起统一格式、便于查询和分析的预算公开系统。当相关的信息发布标准、数据格式转换等技术和管理机制成熟后,全面推广新的公开方式,提高预算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税收制度改革
流转税方面
增值税改革
增值税转型改革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时,先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行试点。例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行业率先开展试点,对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当试点过程中关于抵扣范围的界定、税务征管流程的调整等相关经验成熟后,逐步向全国全行业推广。后续的增值税税率简并也是如此,先对部分行业税率调整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试点,当对财政收入影响、企业税负变化等因素的综合评估成熟后,正式推出税率调整政策。
消费税改革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调整遵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对于一些新兴的高消费产品或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产品,如高档化妆品、私人飞机等,在对其市场规模、消费群体、税收征管难度等进行充分调研,相关的计量标准、征管配套措施成熟后,将其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或者调整税率。
所得税方面
企业所得税改革
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方面,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先在高新技术企业等特定类型企业试点。当关于研发活动的认定标准、费用核算方法等在这些企业中成熟稳定后,逐步扩大到更多企业类型,鼓励企业创新。在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方面,如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的设置,先根据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标准、税负承受能力的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优惠税率,随着相关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与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协调成熟,不断优化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过程中,首先选择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部分收入项目进行综合征收试点。当综合征收涉及的费用扣除标准制定、税率结构设计、征管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在试点范围内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综合征收范围,如将股息红利等更多类型的收入纳入综合征收体系。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
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在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方面,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权进行梳理,当对于服务内容(如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标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成熟后,明确中央与地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事权划分,包括哪些由中央负责保障资金、哪些由地方负责实施等。然后再逐步向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如医疗救助、公立医院建设等)推进事权划分改革。
在支出责任划分上,根据事权的明确结果,确定相应的支出比例和分担方式。例如在义务教育方面,对于学校建设、教师工资等支出,先分析不同地区的财政负担能力、教育资源需求情况等,当相关的财政数据统计准确、分担机制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在部分地区试点成熟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合理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方案。
转移支付制度优化
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改进
在计算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标准财政支出和标准财政收入时,先对部分地区进行测算方法的试点。当关于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财政收支测算中的权重确定、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成熟后,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计算公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地方的财政需求和收入能力差异,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财力。
专项转移支付的清理与整合
对于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先对一些交叉重复、目标不明确的项目进行清理试点。例如在农业领域,对涉及多个部门、用途类似的农业补贴专项进行梳理,当项目整合的目标设定、资金分配方式、监管机制等在试点项目上成熟后,全面开展专项转移支付的清理整合工作,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