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期广东等地出现了较多基孔肯雅热病例,均为轻症,专家表示轻症患者通常住院一周左右,核酸转阴即可出院。相关解读如下:出院标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炳亮教授表示,基孔肯雅热恢复较快,一般5天左右基本上就能出院,最长不超过7天。退热情况下,满足基孔肯雅热核酸结果为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这两个条件之一,就可以出院解除防蚊隔离。住院原因: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让患者住院一是缓解症状,二是防止其被蚊虫叮咬,避免感染扩散。因为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发病后3天为高病毒血症期,此时若被蚊子叮咬,蚊子再去叮咬他人,就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治疗方式: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没有针对性疫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止痛和止痒等。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能得到明显缓解。病程症状:基孔肯雅热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最长可达12天。发病后,患者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2到3天可退热。一般起病第1到3天出现皮疹,主要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大部分是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多数患者会出现手指、手腕、脚踝关节肿痛,疼痛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也比较快。部分患者还会有头痛、乏力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高危人群: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免疫抑制者等属于高危预警对象。这类人群若出现反复高热、精神萎靡、嗜睡、食欲减退、尿量减少,或四肢湿冷等症状,需警惕重症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