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好运营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合作共建机制:以“一盘棋”思路推动通道沿线省区市创新合作,如重庆发起成立的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实现“13+2”省区市全覆盖,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原则推进通道建设。建立长效联席会议机制,在海关、税务、司法、金融等各个领域建立相应合作机制,推动沿线地区通关便利化、物流降本增效、营商环境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七大交通走廊”,如重庆—北部湾走廊、重庆—滇中走廊等,加速推动渝昆高铁、渝湘高铁等关键线路建设,突破通道干线运能瓶颈。推动航道体系建设,如重庆与四川联合推动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通航。同时,推动智慧口岸能级提升,加快建设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查验设施等,促进口岸功能与通道提质互促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持续拓展物流网络,对接相关国家和地区,打通机制壁垒,优化口岸通关流程,降低综合关务成本。如重庆主动对接中老泰三国铁路部门和海关,将中老泰跨境铁路班列站到站全程运行时间控制在5天内。增加物流分拨和集散中心,如在东南亚、中亚重点市场新增分拨仓,在国内新增无水港等,优化物流网络调度能力。推动数字赋能发展:针对物流全程组织协同不畅等难题,谋划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管理者可通过数字平台实时查询沿线各地铁路、港口等信息,对货源、车板、船期等进行调配,物流客户可实时查看货物运输情况,提高通道集约化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绘制新通道全线优势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促进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如重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过程中,壮大“枢纽经济”,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高地。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大通道合作力度,推动通道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衔接互促,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做好与相关合作机制的衔接。加强经贸规则对接,更新自由贸易协定或双边投资协定,推动通道内的商品、服务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持续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等高质量活动,构建多方参与的合作框架,鼓励多元化国际贸易通道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