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清华、北大等名校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每逢假期,大量研学团队聚集在两校门口,希望能进入校园参观,然而其中也出现了诸多不规范现象。
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商业机构过度营销
一些商业研学机构将“到清华北大参观”作为吸引游客的最大噱头,过度渲染进入名校对孩子未来的激励作用,夸大名校研学游的教育意义。他们在宣传中暗示只要参加清华北大的研学游,就能让孩子受到名校氛围的熏陶,仿佛离考上名校更近一步,而实际上这种短期参观对学业提升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
违规入校参观
由于参观人数过多,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受到挑战。有些研学机构为了让游客进入校园,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冒用身份、与校内人员违规勾结等方式带团入校,干扰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正常教学科研秩序。
研学游内容缺乏深度
部分研学游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在校园内游览,并没有深入挖掘清华、北大的学术文化内涵。学生们只是在标志性建筑前拍照打卡,没有真正接触到名校的学术思想、教育理念等有价值的内容。
清华北大不应成为揽客招牌的原因
学校的本质功能
清华、北大是高等学府,主要功能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学校的资源应优先服务于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大量研学游团队涌入可能会占用学校的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学校需要保障师生的安全和校园的稳定。无节制的研学游带来大量外来人员,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人员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盗窃、破坏等行为,影响校园的和谐环境。
规范研学游的措施
学校方面
清华、北大等高校应加强对入校参观的管理。例如,通过预约系统合理控制参观人数,明确参观时段,避免参观人流过度集中。同时,与正规的研学机构合作,开发有教育意义的、深度体验的研学项目,而不是单纯的游览。
研学机构方面
研学机构要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研学游的质量。研发更具内涵的研学课程,比如邀请清华、北大的教授或学生开展讲座、组织交流活动等,而不是仅仅以进入校园为卖点。同时,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参观规定,不得采用违规手段带团入校。
政府部门方面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研学游市场的监管。制定研学游的行业标准,对研学机构的资质、研学游的内容、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打击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的研学机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